食用菌栽培種植流程
時間:2021-11-11 17:03:10 作者:hbjr8
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、可供食用的蕈菌(大型真菌),通稱為蘑菇。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,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,常見的有:香菇、草菇、蘑菇、木耳、銀耳、猴頭、竹蓀、松口蘑(松茸)、口蘑、紅菇、靈芝、蟲草、松露、白靈菇和牛肝菌等;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,其中有:羊肚菌、馬鞍菌、塊菌等。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、不同的生態環境中。今天我們就專門為大家來講一講食用菌栽培種植流程。
一、食用菌栽培種植步驟:
1、配置培養料:食用菌栽培技術培養料的配置,也就是第一步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養料,然后進行發酵一般在7到15天。
2、滅菌:食用菌栽培技術滅菌接種,一般采用常壓滅菌,水燒開后保持開鍋6~8小時,再悶一夜,待袋內料溫降至25℃以下時,將菌種接種于袋兩頭。接種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房間進行,菌種應選用活力旺盛、健壯、無雜菌污染的適期菌種。
3、食用菌栽培技術發菌期管理:接種后將栽培袋放入干凈的培養室內發菌培養,室內溫度保持22℃~25℃,正常情況下,接種后10~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~25mm。如果發菌順利,接種后20~25天內菌絲可覆蓋整個料面,此階段要求挑出雜菌,并將發菌袋未滿的排在一起繼續發菌。
4、食用菌栽培技術搔菌及催蕾:發菌結束后要立即進行搔菌,把接下去的菌種塊挖掉, 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一齊發生,如果培養基表面很干,可以采用刮搔,即把老菌種種皮和5~10mm 培養基一起成塊刮掉,菌絲受搔菌的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可形成原基,要保持空氣濕度90%~95%并加強通風,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氣生菌絲的形成, 有利于催蕾出菇。此時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5%左右為宜,溫度控制在10℃~15℃為宜,用報紙覆蓋或蓋膜保濕,以誘發出菇,一周后,陸續長出尖狀菌蕾,蕾頭白色為正常。
5、出菇管理: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通風,加大空氣濕度,保持空氣干凈,減少病蟲害。
6、食用菌適期采收:每種食用菌采收時間不同,需根據品種和使用范圍來確定采收期。
二、食用菌栽培種植注意事項:
1、注意通風換氣。
2、注意培養料濕度。
3、滅菌一定要徹底。
食用菌栽培種植會用到一些相關機械設備、菌需物資等,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。配置培養料時會用到粉碎機、拌料機、分料機、裝袋機、扎口機、窩口機、菌袋等,滅菌需用到滅菌鍋爐,接種時可以用接種機、接種棚等,出菇時可以用豐菇素等有利于增產,采收時會用到菌筐等,食用菌加工會用到傳送帶、篩菇機、剪腳機等。食用菌種植機械、菌需物資等種類繁多,我司經營各種食用菌種植配套機械設備及設備配件、菌需物資等,歡迎咨詢洽談!
下一篇:春季食用菌生產管理技術指導